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偃武修文的民国总统徐世昌
时间:2020-05-18  来源:孙中山研究院

1921年8月10日,广州国会通过北伐请愿案,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统一。这位被南方政府抵制的徐世昌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

 

徐世昌幼而贫困,其母努力督学,于1882年28岁时与其弟一起参加乡试同中举人,再四年,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编修。经十年蛰伏,后历官场起伏,于1918 年10月10日到 1922年6月1日任民国总统, 其基本执政思想为“偃武修文”。

 

文治总统徐世昌

文治总统徐世昌

 

虽然徐世昌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便清醒认识到“武人专政时期,无容纳文治派和平议论之余地”,但他却临难而上,最终选择了“火中取栗”,尝试从变乱中找到和平的契机。

 

徐世昌在就任总统之时,正值国家处于危难之秋。国内存在两个政府,南北对峙;北方的皖、直、奉派系之间纷争频仍;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诸强对我领土觊觎争夺。彼时,国人已厌倦了武人专政、南北纷争的现状,一战结束后,许多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文治”及和平存在憧憬。因而,人们对于徐世昌一介文人的身份及其执政的思想,表示出了莫大的好感。陈独秀也曾对其“文治主义”寄予厚望,说:“现时东洋各国的当局,像中国的徐总统,像日本的原内阁,都是文人出身,总算是东洋和平的一线光明。”

 

徐世昌就任总统时与众官员合影,照片前排中执手套者为徐世昌。

徐世昌就任总统时与众官员合影,照片前排中执手套者为徐世昌。

 

于是,深孚众望的徐世昌在就职15天后就签署和平令。11月15日,他又在北京召集各省督军会商和议,最终使这些桀骜不驯的军阀一致表示“服从总统”、“赞成和平”。次日,他发布了停战令,南北双方遵命停火。他十分高兴地说:“和平统一的时机已到, 机不可失,中国的安危在此一举了。”

 

如果说一开始对于和平极为乐观的舆论环境令徐世昌颇为踌躇满志的话,那么当真正行动的时候,他才渐渐意识到,一个手无实权的总统,在军人之间周旋,是如何的无能为力。1919年2月,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会议上,南北军阀均拥兵自重,互不相让,尤其北洋实力派段祺瑞坚持“武力统一”, 令和谈难有进展,南北议和未果。

 

同样,徐世昌的“偃武”主张在处理军队问题上也举步维艰。他原本打算“以文辖武,废督裁兵”,集中兵权于陆军部,各省省长悉数由中央改派文人担任等。这些措施对于各派军阀来说,简直就是与虎谋皮,到头来,文人徐世昌所设想的一切“偃武”主张,在恃兵跋扈的军阀面前,都成了纸上谈兵的妄想而已。

 

说完“偃武”,再看“修文”。徐世昌素来以文治派自命,他做总统,自然要重用文臣,而排斥武人。因此几届国务总理或出身翰林,或长于外事,或精通财政,都是当时公认的人才。总理人选如此,其他职务自然也是重文轻武。

 

徐世昌还很重视修文治学。早在前清年间,他就曾聘请严修出任直隶省学务公所督办,在天津设立“劝学所”,发行《劝学月刊》,派劝学员赴各地游说督察,共建立学堂40多所,以至于凡5000户的村镇, 至少有蒙学堂1处,学额至少40名。他还主张在天津的中小学普及美术、音乐、舞蹈、体育课程,并对天津的学制建设到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此外,他还在天津成立了第一家官办图书馆——直隶图书馆,并捐赠大量图书。他还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等接触,以每年两万法郎之数在巴黎大学创办了中国学院,宣传中国文化,在欧洲引起轰动。他本来计画在所有已开发国家的首都创办中国学院,因过早下台而未能如愿。

 

徐的“偃武修文”政策虽然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良好愿望,但在武人争雄的严酷现实中,几乎毫无施行的空间,各种棘手的问题纷至沓来,这位民国史上惟一的文人总统只好落寞辞职了。

 

参考文献:

1.刘永峰《徐世昌的文治梦想》,《国学》,2012年01期。

2.夏双刃:《徐世昌的“偃武修文”》,《领导文萃》,2007年01期。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