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大陆以人名命名的大学不过六七所,而坐落在南粤重镇广州的中山大学是其中唯一一所由世纪伟人创办并以其名字命名的高等学府。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前身是孙中山第三次主政广东时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
中山大学旧貌
近代广州是华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也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活动的策源地。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并指出“非学问无以建设”。晚年的革命顿挫及与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合作,都促使他思考培养嫡系军队和革命笔杆子的紧迫。加之192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制变革浪潮的涌动,孙中山适时在羊城广州组建他的文、武(黄埔军校)学校,其“文学校”即为国立广东大学。
中山大学马丁堂(1912年5月7日孙中山在此演讲《非学问无以建设》后留影)
1924年2月4日,孙中山以陆海军大元帅名义下令: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均于1905年创办)及省立广东农业专科学校(1909年创办)三校整合,组创国立广东大学,以高师为校本部,并任高师校长邹鲁为筹办主任。三个月后,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任邹鲁为校长,9月正式开学。根据组织大纲精神,高师被改编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文科和理科,法大被改编为法科,农专改编为农科,另外再组建工科和预科,后又设置师范科。这期间,孙中山先后多次到该校向师生系统讲述三民主义。
中山大学孙中山铜像
出于对孙中山的敬重,新校成立典礼特意延迟于当年11月11日举行,因为筹办者误以为这一天是孙的生日,以此为校庆生日。直到195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批准,才改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日为校庆日 ,并延续至今。新校成立典礼当天,孙中山因准备北上事宜未能亲临,但他特亲笔题写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925年3月12日,北上期间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在国民党人廖仲恺等的提议和争取下,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教育救国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中山大学,这所由孙中山先生手创的百年老校,曾经是培养革命笔杆子的摇篮,而今天的她已是南中国科研、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高地。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是今日中国的伟大梦想。新版中大校歌这样唱到:“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参考文献:
1. 李兴韵、袁征:《国立广东大学的成因与格局变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3期。
2. 《大本营公报第4号》,转自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第三卷,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834页。
3.黄义祥:《孙中山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第1期。
4. 中山大学档案馆藏电报文稿。转自易汉文:《中山大学校庆日趣事》,《广东史志》1999年第4期。
5. 中山大学校刊编辑出版委员会编《人民中大》(1952年),转自易汉文:《中山大学校庆日趣事》,《广东史志》1999年第4期。
6. 易汉文:《国民政府是何时下令改国立广东大学为国立中山大学的》,《广东史志》1999年第2期。
7. 中山大学官网,http://www.sysu.edu.cn/2012/cn/zdgk/zdgk01/15746.htm,2016年2月1日转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