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为了反袁孙中山被迫举债
时间:2020-05-20  来源:孙中山研究院

1916年4月11日,孙中山先生偕戴季陶访东京市市长、贵族院议员阪谷芳郎男爵。同日,驻日公使陆宗舆向日政府递交照会,要求给袁政府以友谊扶助,遭日政府拒绝。孙中山与日本朝野日益走近,而袁世凯难从日本政府获得支持。这是为什么呢?

 

自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建元洪宪以来,国家就陷入动荡之中。袁世凯一贯的支持者如梁启超等也纷纷弃之而去,袁氏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日本政府随之调整了自己的对华政策,认为“现在,采取让袁彻底退出政治之手段,同时采用扶植我政治势力之手段为有利”,开始反对袁世凯,转向在东北扶植宗社党、策划满蒙独立运动;在南方支持反袁运动,资助岑春煊。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也是日本政府选定的扶植对象之一。

 

1915年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锷和唐继尧在云南宣布起义,拉开护国战争帷幕,公开讨伐袁世凯。孙中山在日本闻讯后也加紧部署国内起义。然而,发动战事,谈何容易?首先面对的就是财政军需问题。

 

革命党人在各地起兵,纷纷要求本部拨款相济,孙中山为此十分焦灼,分别去电旧金山、菲律宾、上海、马尼拉,要求革命党人向华侨、社会各界统一筹款。除此之外,孙中山马不停蹄地与日本朝野人士接触,谋求支持。此时,早年留学日本、才华出众的戴季陶充当了翻译和助手的角色。他不离孙中山左右,参加了许多会晤,不遗余力周旋于商人和政客之中,颇受孙中山器重。

 

经过多次会谈,1916年2月19日,孙中山等人终于向日本政商久原房之助借到七十万日元。孙中山当即表示,倘若计画之事得以成功,所转借金额,会如数偿还,还将尽其所能使民国之政府及实业家赞助对方事业,以报答好意。其实,久原房之助是秉承日本政府意旨,支持反袁派,图谋利益。3月9日,孙中山通过日俄贸易社社长松岛重太郞的帮助再与久原洽谈三小时,又签署另一借款合同。此次中方签字者除了孙中山自己,戴季陶也签了名。

 

戴季陶

戴季陶

 

战事迫在眉睫,前方军械供应不足,反袁之事困难重重。孙中山、戴季陶、廖仲凯、胡汉民等人加紧筹款。他们在3月下旬频频造访日本有关部门,达十二次之多。他们有时甚至会通宵达旦地与日本商团洽谈,说服他们支持中国革命党人。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4月9日,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后排左二)、何香凝(前排右三)等,在日本庆祝帝制取消时合影。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4月9日,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后排左二)、何香凝(前排右三)等,在日本庆祝帝制取消时合影。

 

从这一系列访问轨迹,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为了反袁,在非常时期,通过不断的谈判,变化谈判筹码,甚至以利益交换作条件获得支持。这其中的权衡取舍,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领会。

 

1916年6月,孙中山在上海与部分国会议员合影。

1916年6月,孙中山在上海与部分国会议员合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忧愤去世,翌日,黎元洪继任总统。其时,孙中山举债已多、不堪重负。据胜田龙夫着的《中国借款和胜田主计》一书称:久原在袁世凯当政期间的二月到四月,总共资助孙中山二百四十万日元,借给岑春煊一百万日元,黄兴十万日元。

 

袁世凯去世后,战争告一段落,海外华侨来函要求还债的渐多,孙中山为偿还借款之事陷入困境。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表示,此时他财尽援绝,正值困途,无由接济。

 

1916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

1916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

 

孙中山于12月22日致函给参、众两院。他说,辛亥革命过程中所借募款项至今未偿还,反袁又举新债,计募集华侨款170万元,借入日本商人债100万元。孙中山申明,以前藉募款项都是用于国事。现在共和制度已恢复,政府应介入代为偿还。如果不还,在国家是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有人认为所借之款是为中饱私囊,现在还款是保全个人信用。孙中山认为荒谬之极。为国举债换来的是沉重的负累,孙中山希望致力于发展实业来偿还债务。然而,还债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