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十年,也是清朝的最后十年,堪称“暗杀时代”。暗杀作为一种暴力的特殊表达方式,如今虽为世人所不齿,但自古就有,起于春秋,常发生在社会黑暗或政治秩序混乱的时期。在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中,暗杀成为革命党人所热衷的铁血手段。“手提三尺剑,割尽满人头”等几乎成了当时青年志士们的口头禅。
广东,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成为当时党人开展暗杀活动最早,也是最多的地区。据统计,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在国内和海外共策划了九次暗杀活动,其中七次是由粤籍党人参与实行,在广州施行的四次暗杀则有三次得手,致使清廷大员二死一伤。
1900—1912年粤籍革命党人的暗杀活动
首开暗杀先河的是1900年史坚如刺杀两广总督徳寿。史坚如是广州人,青年时期经常批评时政,对当局不满。1900年,孙中山派郑士良前往惠州,联络会党发动起义,并派史坚如至广州策动响应。由于广州起义时机尚未成熟,策应郑士良不现实,因而史坚如策划刺杀两广总督,以牵制广州军队,缓解惠州起义军压力。
徳寿原为广东巡抚,升任总督后仍住在巡抚衙门。巡抚衙门后面有一条巷子,巷子的南边是徳寿的卧室所在之处,北边是百姓聚居之所。史坚如在巷子北边租下一间房子,从这房子下面掘了一条地道,距离徳寿的卧室仅十余丈(30米左右),而后埋了炸药。由于对爆炸技术并不谙熟,炸药未完全引爆,威力大打折扣,仅炸毁围墙数十丈,徳寿本人被炸得从床上摔出数尺,并未受伤。爆炸发生后史坚如还雇轿亲自去现场察看,在找出暗杀失败的原因后不顾劝阻坚持进城,计划再行暗杀。但他一进城便被侦探认出继而被捕,他始终没有供出同党姓名,备受刑杖后惨遭杀害,年仅22岁。
1900年10月,兴中会员史坚如(左)在广东巡抚衙门(右)后花园炸伤粤督德寿
当时的革命党人几乎都醉心暗杀。黄兴一直存有暗杀思想。同盟会成立未久,他即设制造弹药机关于横滨,聘请俄国人为教授,向留日学生传授制造炸弹的技术。同时,他还支持同盟会员在东京本部下设“专司暗杀的部门”。即使以温和著称的宋教仁,也将革命方法概括成“暴动”与“暗杀”。1910年4月,汪精卫刺杀载沣失败入狱,在狱中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910年4月,汪精卫刺杀载沣失败入狱,在狱中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孙中山不赞成去搞代价不值的暗杀行动,却又认为若暗杀无碍大计时,也可进行。对于暗杀活动本身,孙中山拨付15000元支持黄兴在粤港两地组织暗杀机关,并派同志两人赶赴香港,代黄兴去完成暗杀计划。
可以说同盟会的暗杀行为非常复杂,思想根源可大致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尤其是俄国传来的虚无主义及民粹主义,二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尚侠、尚勇的刺客传统。两者相结合,则是充满血性的个人英雄主义乃至恐怖主义。
虽然暗杀行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它有利于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如广州将军孚琦被杀后,各省督抚感到“风声鹤唳皆革党”,“文武官员寝不安席”。说到底,暗杀不是推倒清廷的根本解决途径,只有起义的军人才能拔本塞源、尽举而复之。这样极端的行为,则是与之倡导的民主、文明的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1. 周兴樑:《广东籍同盟会员的暗杀活动》,《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2. 南晨:《辛亥前传:革命党人的暗杀时代》,《文史博览》,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