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公之生,为众所瞻仰,远迩所震惊,群竖所疑忌,国家所尊崇。惟公之死,疑者信之,亲者哭之,无老无幼,无新无旧,皆知今日中国不可无此人。呜呼!是非得丧,本无吴论。公殚一生之心血,历二十余载之艰辛,身涉万险,政经三变,国势犹如此,将来或更不止如是也。公虽赍志以殁,公之目岂瞑。文等今日遥望哭公,遵礼祭公,身虽衰老,志犹如昔。起四千余年之古国,挽四百兆涣散之人心,是犹赖公在天之灵。公志其可作耶,尚有以鉴之。呜呼,痛哉!尚飨。”
——1917年4月14日,孙中山再次公祭黄兴,并撰写《祭黄兴文》。
黄兴其人
黄兴年轻时的照片
黄兴(1874-1916)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号厪午。他曾经亲口告诉他人:“我的名号,就是革命终极目的。这个终极目的,是兴我中华,克服强暴。”1874年黄兴出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1898年,黄兴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1902年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1905年在日期间与孙中山等人共同创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署。随后不到半年,又爆发武昌起义,各省先后反正,从而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1915年秋,黄兴应蔡锷之请,积极支持讨袁护国战争。1916年7月,黄兴从日本回国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工作。1916年10月31日,黄兴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42岁。孙中山主持治丧活动,领衔发出《黄兴逝世通告》,称赞他是肇建民国的柱石。北京政府褒扬他一生缔造共和,功在国家,准予国葬。1917年4月15日,他的灵柩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与战友
1905年7月,孙中山到日本,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介绍,黄兴结识孙中山。孙中山主张把革命力量联合起来,黄兴表示赞同。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留日学生中其他团体的一些成员,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成立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会上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
1911年12月26日,黄兴(前右三)与孙中山(前右二)在上海召开同盟会重要干部会议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是协助孙中山军事上最重要的助手,多次领导起义。如:1904年华兴会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防城起义和镇南关起义、1908年钦廉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起义、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汉阳保卫战……黄兴克服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饷械不济、部队素质较差等,屡败屡战,百折不挠,表现出伟大的献身精神。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授大元帅军衔。
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成立时的合影(前排左四为黄兴)
举国哀悼黄兴
黄兴为了救民救国,英勇奋斗了一生,多次死里逃生,却未能战胜病魔,英年早逝,举国痛惜。许多仰慕黄兴的革命人,失声痛哭,马路上,如潮水般用满哀伤的人。孙中山亲自为之发丧,又领衔主持丧葬事宜。北京国会闻耗,休会一天,并下半旗志哀。谭廷闿感叹:“当世失斯人,几疑天欲亡中国”。革命同志中最忧伤的莫过于蔡锷。蔡锷身边的人,怕他知道黄兴去世伤感,加重病情,故意把消息封锁。几天之后,蔡锷无意中在旧报纸上看到了黄兴逝世的消息,顿时悲痛欲绝,病情加剧,苦撑身子,含泪亲笔撰写《祭黄兴文》,表达心中无限哀伤。他亲手撰写了两副挽联:方期公挽我,不期我悼公,国事回思惟一哭;未以病为忧,竟以忧成病,此心谁与寄同情。黎元洪也撰写挽联:成功却只身萧散,大勇那知世险夷。
1913年3月25日,孙中山从日本抵上海,当晚就与黄兴、陈其美、居正戴季陶等人商讨解决“宋案”的办法,孙中山坚决主张武力讨袁。
《中华新报》发表了一篇动人心弦的《送黄先生归葬湖南哀词》,赞誉黄兴“起匹夫而提倡革命二十余年,奔走海内外,身体力行,流离艰辛,频于死者数矣。既覆清,复灭袁,诚格金石,义贯日月,功被生民,名垂青史……”
黄兴墓
1917年1月5日,黄兴的灵柩自武汉运到长沙,船泊大西门外中华汽船公司码头,各界迎祭。出殡日期定为4月15日。前两日为黄兴遗容瞻仰日。各界瞻仰遗容的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据日本友人宫崎寅藏记述“四月十四日是最后告别日,瞻仰遗容的人比前天更多,直到午夜十二时未断。”4月15日,雨过天晴,长沙上空,万里如洗,气候不冷不热。这一天,长沙全城机关学校放假一天。上午9时,灵柩如期起运。送葬的人群,包括省外代表、外宾、军界、议员及政界、法界、报界、学界、绅界、农界、公界、中小学生等分立街道两旁。整队参加送葬的超过万人。黄兴生前好友张继、李书成、谭人凤、胡瑛及日本友人等专程赶来参加国葬典礼,作最后告别。
参考文献:
1.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 [等]编:《孙中山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1版。
2. 萧致治着:《黄兴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 萧致治、石彦陶着:《黄兴与辛亥革命》,岳麓书社,2005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