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从《三十三年落花梦》到《大革命家孙逸仙》
时间:2020-03-23  来源:孙中山研究院

近代以来,很少有哪一个名字,能像“孙中山”这样广泛渗透到中国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演绎成为凝聚一个民族的心灵支点和精神纽带。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内涵异常厚重的名字却有着戏剧性的流传历程。这与章士钊将日本志士宫崎寅藏所着的《三十三年落花梦》改译为《大革命家孙逸仙》有关,这本节选的书对孙中山的革命先导地位的提高颇有助益。

 

同盟会外籍会员宫崎寅藏

同盟会外籍会员宫崎寅藏

 

孙中山与宫崎寅藏

孙中山与宫崎寅藏

 

《三十三年落花梦》的作者宫崎寅藏与孙中山来往密切,曾加入兴中会,并亲受孙中山委任,“在日本全权办理筹资购械,接济革命军”,仅《孙中山全集》中就有二十余篇文章是与他交谈或诗书往来的,可见他与中国革命关系是何等密切。宫崎寅藏所着《三十三年落花梦》记叙了作者三十三年的人生经历,重点述说了其于1891年进入中国,辗转中、日、暹罗、新加坡,一直到1900年参与惠州革命,并于革命失败后离开中国的经历。该书特别细致地描述了作者会见孙中山时孙氏呼吁革命、倡论共和的情境,记述了百日维新失败后作者协助康有为逃亡日本的经过,并透露了孙中山与康有为的微妙关系。这些内容都使得作品极富于史料价值。卷首还有孙中山写于1902年的序。

 

1903年,已被聘为上海《苏报》主笔的章士钊与意气相投的章太炎、张继、邹容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四兄弟中,章太炎、张继、邹容均有鼓动革命的书籍,章士钊于是将宫崎寅藏所作《三十三年落花梦》编译成《大革命家孙逸仙》一书,于当年9月用黄中黄的笔名刊行,章太炎、秦力山及章士钊本人都为该书作序。由于章士钊对日文并不精通,误将孙之别名“中山樵”与孙的姓氏连在一起,国内民众由此书而知重孙中山。

 

章士钊

章士钊

 

 

章士钊翻译此书有其原因。在二十世纪初,无数志士为了使沉痾不愈、痼疾难疗的东方古国免于死灭,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注入到它老迈衰残的肌体中去,以不计代价的换血疗法作为当年惟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年轻的革命者追随孙中山,都希望他能尽快研发出更具显效的救国良药。在章士钊眼中,孙中山就是那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人间化身,由他高举革命旗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由是,他充满激情与期待地将宫崎寅藏的作品删繁就简,达到在国内宣传介绍孙中山的目的。

 

章士钊本人在其序言中记述到,1903年时国内革命论潮风起云涌,但还是没有很多人关注孙先生及他的事业。章士钊最初听他人谈及孙中山先生还以为是类同海贼一样的人物。直至后来见面,看到孙中山所书的手札数百言,语言诚恳,字迹雄伟,令人惊讶,他才不以草莽英雄来看待孙先生。由是以其一知半解的日文知识翻译《三十三年落花梦》中最精要的部分,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厚重煽情的语言刻画出了一位“革命者之初祖、革命者之北辰”的领袖神采,形成《大革命家孙逸仙》一短书。就这样,原本是作者日本人宫崎寅藏的前半身自传,经过节译,成为了孙中山的早期革命史,并一时风行天下,人人争看,成鼓吹革命的有力。

 

章太炎在序中作诗道:“索虏猖狂泯禹绩,有赤帝子断其嗌。揜迹郑洪为民辟,四百兆人视兹册。”“赤帝子”刘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持久兴盛王朝的肇建者,他承先启后,对中华文明影响至深且巨。这首诗将孙先生比作汉高祖刘邦,意指孙中山是中华民族传统和功业的杰出继承者,这一创设为“孙中山”这一称呼的不胫而走奠定了基础。

 

秦力山在序中也这样表达:“孙君乃吾国腐败尚未暴露之前,就不惜其头颅性命,而虎啸于东南重立之都广州,在当时莫不以为狂。而自今思之,举国熙熙攘攘醉生梦死,而孙先生以一人图祖国之光复,担人种之竞争,且欲发现人权公理于东洋专制世界,得非天诱其衷、天赐其勇者乎?”秦力士还说道,当时革命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朝秦暮楚的人比比皆是,唯独孙先生异乎于寻常之士,坚持不懈。

 

《中国白话报》还为此书刊登广告,称孙逸仙为二十世纪中国特色之人物,是大家所认同的,但其思想议论与事实,人们大多知之不详。此书影响国民,非寻常传记记录可比,不可不读。

 

由是,孙中山先生在《大革命家孙逸仙》刊行之后,更为国内民众所熟悉,也更获得大众的鼎力支持。

 

(作者:佘凤英)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