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步村凤凰街保留着连片完整的清末民初老建筑群。记者 文波 摄
一
老师带着师生徜徉于孙中山祖居村,寻找孙中山、方举赞、阮玲玉、方成、欧初等名人足迹。家长和孩子走进果园采摘新鲜的草莓和桑葚;下稻田犁地、插秧,体验农耕生活;涌进小河沟和鱼池里捉鱼;潜到塘埂上,就地拔一把青草喂山羊。
这是清明假期记者在南朗左步村看到的乡村游场景。三天假期,仅泉记生态农庄就接待了近5000名游客。
泉记生态农庄现有约30公顷种养面积,去年春节后转型文化生态旅游。农庄老板陈庆泉说,周末亲子游客人经常爆满,室内坐不下,要临时支起遮阳棚,去年最多一天接待了2300多人,这个数据是左步股民数量的两倍。在这里,陈庆泉长期雇用村里有闲暇的村民做临工,厨师干一天有500元收入,杂工干一天有200元收入,长期合作的有10多人,平均每人每月增收一两千元。农庄还收购村民种植的农产品,面向客人销售。
旅游业的兴旺也带动了村民收入的提升,在村口开小卖铺的阿婆,周末生意好时一天有过2000元收入,而这之前的两三年,是不到三位数。如今她自家种的番薯、土豆和蔬菜,都是游客们热衷购买的农产品。曾常年在一二线城市做大厨的左步人孙建伟,前两年回村开的农家乐“左步人家”,每逢周末也是客人爆满。左步在口口相传中迅速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前不久,珠海一位老板来到村里,租下16幢房子开发民宿,正在紧张装修,计划7月开张。
在村里行走,遇到去年用5小时3分50秒跑完第122届波士顿马拉松的中山跑友郜云富,他与另两位老人租下村里一幢闲置大宅抱团养老,正在忙着清理屋子和院子,他们说,挑了好多地方,还是觉得左步山好、水好、空气好,又有灵气,适合老人家生活,能种种花草,锻炼身体。他们计划入住后,与几位马拉松达人一道,在村里成立一支村级马拉松队伍,带动村民运动。
村委会主任林庆标说:“我们的目标是,把左步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网红村’,村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民安居乐业,游客赏心悦目。”
二
记者记忆中的左步不是这样的,仅仅4年前,左步还是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对象,市里选派了“第一书记”,镇里派驻了驻村工作组。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相当部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得不到有效修缮保护,1912年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回左步村谒祖的孙氏大宗祠,在强台风“天鸽”袭击之前,就在一场大雨中屋面坍塌,很长时间筹集不到重修资金。
“第一书记”和南朗镇驻左步村工作组的到来,让左步人对自身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有了新的认知。村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有连片完整的凤凰街清末民初老建筑群,有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是广东省古村落,不能再守着金饭碗受穷。
南朗镇驻左步村工作组组长梁汉云说,左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利用自身优势,打好文化旅游牌。
位于村委会的左步人文历史展馆今年将重新修缮、增添新鲜内容,用更多元的形式展示左步的魅力。2013年建成的这个展馆,是全市首家村级人文历史展览馆,梳理人文脉络,细数左步名人故事,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梁汉云说:深挖传统,传承文脉,以文化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发展、乡风文明,是今年左步的重中之重。
在村头,屋顶已经塌陷的孙氏大宗祠前竖立着一块施工告示图,上面呈现出宗祠复原后的样貌。 “左步村底子好,但是再好的底子也禁不住风吹日晒,需要维护。”梁汉云告诉记者,镇里专门筹集400多万元用于修缮孙氏祠堂,今年就要把工程做好,复原当年模样。 由左步村的一些乡贤筹资金10万元的阮玲玉故居也在计划筹建。
今年,左步村将继续举办稻田音乐节,他们从去年12月在左步举办的南朗首届稻田音乐节看到了艺术的魅力,就是把音乐元素融入大自然中,让音乐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艺气息。首届稻田音乐节的成果,至今为左步人津津乐道,活动吸引了超过3000名游客慕名前来,线上APP直播收看量过万人次。“我们在考虑增加更多丰富的互动活动,让游客拥有更好的体验感。”林庆标介绍说,去年成功运营稻田音乐节已经成为左步的一个新招牌,以后要继续擦亮。
三
暮春的左步村,油绿的稻田延绵至山脚,村口的榕树高大葱茏;走在村中整齐的石板路上,灰白墙壁深深浅浅,工整地分列两旁,延伸向窄长的远方,家家门前统一修建的院墙外,簕杜鹃正在绽放,村边顺山流下的溪水将村庄环绕,好一派田园风光。
在村里,记者看到雨污分流管道堆放在广场,村头以及村中主干道传来阵阵钻土机作业的轰鸣声。今年南朗镇投入680万元用于该村雨污分流工作,这也是南朗镇第一个启动该工程的村居,左步村的地下水管网有望得到一次全面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改善村内水浸的情况。
去年以来,村里陆续启动了多项民生工程和文化工程,提升村容村貌,投入达600万元。无人居住的空宅和宅基地杂草被统一清理,种上树木,围上带有花砖的围墙,每户的院子和道路做了很好的分隔,成了一道风景。村里的风水林公园、桥头公园、街心公园等相继动工,扩大面积、增加休闲娱乐设施。位于欧氏宗祠前方不远处的公共厕所也将来一次“革命”,选址兴建。
有了这样的“绣花”功夫,原来散落的珍珠被发现并串联起来。广场边的景观池塘,金属护栏被拆除,换上石质栏杆。村中另外一处空地上,几处旧立柱旁,一幅“兴建古牛棚遗址文化公园”工程告示图,为我们勾画了这里将呈现的新貌。这里本来是新中国成立前圈养耕牛的地方,日积月累,工棚不见了,却留下了残垣断壁和几根立柱,村里把它做成可供居民和游客休闲的小公园,希望引入一家小咖啡馆,供南来北往的游客休憩。
左步的脸悄悄在变,我们看到一个村庄的文化觉醒。